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张坤宁可食言买入伊利,却为何不投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赛道的成长股?

03

宁可食言

业绩的压力、基民的压力、排名规则的压力等等。这是公募基金的宿命,也是驱动他们不断抱团的一系列原因。

张坤自述在工作之前,就已经读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但是当时“没那么强的感触”,做了研究员、做了投资交易之后,再回头看就会有不同的感触。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风格,是否符合A股的环境,能否获得成功,一直是民间投资舆论中不断在论证甚至是争吵的,特别是在2021年这样环境复杂的年份里。

对于专业投资机构来说,价值的定义算不上是一个问题。但同时,也并没有任何一条法规或者行业不成文的规矩去规定,公募基金经理必须以“价值投资”为原则去交易投资。

张坤所谓“不同的感触”,与此隐隐有关。

距今并不远的2013-2015年间,就有大量公募基金的投资交易与所谓价值投资沾不到一点边。当时大量公募钟爱的就是中小盘股。

例如,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截至当年6月30日,基金重仓持有联化科技、歌尔声学、大华股份和碧水源上市公司,占到了这些公司流通股总量的40%以上。有大量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早就超过了100倍。

碧水源股价表现(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

这一幕在2019-2020年的“价值投资”行情、2021年以来的新能源行情中都有出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公募基金们似乎完全统一了投资口径。

但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张坤并未参与到对中小盘、新能源类股票的行情里。

按照很多散户投资者的理解,既然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支撑,为何不在2013-2015年之间集中持有中小盘企业,到2016年-2020年之间持有价值投资标的,到2021年再大量买入锂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赛道的成长股?

如果把市面上一些公募基金产品过去多年的投资历程拿出来,必然能看到有人在做类似的事情。驱动他们去不断调整自己风格的原因也会有很多——业绩的压力、基民的压力、排名规则的压力等等。这是公募基金的宿命,也是驱动他们不断抱团的一系列原因。

如果张坤也按照这种方式去进行调整与改变,是否会最终收获八年六倍的成绩?是否会在2021年陷入如此压力巨大的局面?这些都不得而知,但投资人们能看到的是,他宁可食言买入伊利,也没有参与到对热门赛道股的配置大潮里。

04

写在最后

从张坤为数不多的采访中,我们大概能了解到他对于中小盘股、成长股相对淡漠的理由。

在他看来,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采用远期市值贴现回当年的方式去估值。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更从容地接受上市公司的高估值,不错过每一波突飞猛进的成长型行情。

而问题则在于,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高估了企业应对竞争的能力。尤其是近些年来,新兴产业已经更多陷入到高强度的竞争之中。这让对成长股的投资陷入到更多不确定性之中。

反而是以相对传统的标准,去选择那些更符合价值投资逻辑的企业,可以用看似缓慢的方式,收获更具确定性的收益。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必须面对来自出资人、公众的巨大舆论压力,必须接受极端的市场行情对其信心和定力的考验。相比之下,记忆和理解那些关于价值投资的一般原理和定义,反而是最简单的。

本文系巨潮商业评论原创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