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召回“大军”愈发壮大,每卖4辆召回1辆!车企绕不开的新能源之痛

2022-03-28 14:05
一点财经
关注

2.召回不是万能药

不可置否的是,企业召回产品是对用户负责的表现,召回的过程既消耗财力,也需要兼顾品牌形象,大到“高田死亡气囊召回事件”,小到本田奥德赛尾贴错误而引发的召回,作为售后的一环,召回对车企们来说早已驾轻就熟,是解决汽车质量问题的方式之一。

但召回并不是万能药,新能源车企们或许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在轰轰烈烈的新能源大潮下,它们也只能主动或被动地被裹挟向前。

人红是非多,火热的新能源问题多,其中,“三电”系统尤其是问题重灾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在3033例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中,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总线索的52.5%。

燃油车发展已有百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满打满算不过才几十年,直到近些年才快速增长,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链成熟度都不高,造成整个行业都是在试错中前行。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呈现出新的安全特点,”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贇松向媒体表示:“市场上有些车辆出现了电池化学稳定性、再生制动、碰撞兼容性等新型风险类型,需要深入研究,加强监管。”

比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召回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环节之一,去年3月,北汽新能源EX360和EU400由其与孚能科技联合召回;去年7月,长城欧拉在就汽车召回原因进行解释时提到了孚能科技,不过后来孚能科技回应称,BMS非孚能科技供应。

如果说由电池等供应链问题所产生的召回,并非新能源车企的完全责任,需要由行业上下共同努力来完善,那么在另一些地方,新能源车企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比如设计上。

设计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召回的最主要原因,而非制造。数据显示,2021年因设计原因召回91次,涉及车辆739.3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84.6%;因制造原因召回141次,涉及车辆134.3万辆,占总召回数量的15.4%。

传统车企也好,造车新势力也罢,在应用技术上,尚且年轻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在摸索阶段。正如汽车分析师所说,油车时代,一款车型开发要三到五年,在油车产业链已相当成熟的背景下,汽车问题仍然不断;新能源不到两年就推出一辆新车,根本没有足够的验证时间。

要知道,每代iPhone的制程开发就有一年半,今年9月要发布的新品,在去年新品发布的半年前就交给工厂端去反复打磨。比手机要复杂许多、供应链更长的汽车行业,理应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打磨。不过当下快速增长的市场,并没有留给新能源车企那么多的时间。

当然也有一些问题的产生,纯属新能源车企自己“作”。近年来,“与宣传不符”、“动力电池电量缩水”等投诉声层出不穷,欧拉好猫将高通8核芯片偷换成英特尔四核芯片,威马汽车以免费保养之名行“锁电”之实……是营销过猛还是欺诈消费,它们该好好反思了。

3.结语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车辆召回并非全然是坏事,但新能源车主们的安全显然经不起试错,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整个市场由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环境下,消费者迫切需要产品安全这颗“定心丸”。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不会给新能源车企太多的犯错空间。

       原文标题 : 每卖4辆召回1辆,车企绕不开的新能源之痛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