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德国工厂暂停 蜂巢能源再陷迷途

2024-06-12 13:40
零碳风云
关注

撰文|大蔚编辑|凯旋

蜂巢能源的海外扩张之路目前遇到了一些小波折。

近日,多家外媒报道称,蜂巢能源已暂停在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劳赫哈默建设一座电池工厂的计划。理由是“当前汽车市场高度波动”,以及一个“重大”客户项目被取消。德国媒体消息称,该客户为宝马集团,蜂巢能源因大客户订单取消,已停止在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劳哈默尔建造电池厂的计划。

此外,蜂巢能源在德国萨尔州的电池工厂计划也面临一再推迟的困境。

蜂巢能源就此回应称,重要客户项目被取消的消息不实。但为何德国工厂建设暂停,公司未作回应。   

进军欧洲阻力不小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企业来说,扩张欧洲尽管诱惑力极大,但阻碍和困难也不少。蜂巢能源德国工厂暂停前,其母公司长城汽车刚刚宣布8月将关闭位于慕尼黑的欧洲总部,并裁员约100人。

长城汽车5月31日在网站发布声明称,由于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变得更具挑战性,公司正调整在欧洲的战略。6月5日,长城汽车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此表示,并非关闭,只是将位于慕尼黑的欧洲总部迁移至荷兰。同时,欧洲海外业务依旧正常进行。但知情人士表示,此前长城计划向欧洲新市场扩张的计划目前暂时处于停滞状态,原因是欧洲将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加征关税以及电动汽车市场形势严峻。

德国是蜂巢能源打开欧洲市场的前站。早在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就已经在德国萨尔州建设第一工厂;2021年底,蜂巢能源与巴斯夫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电池材料及其回收利用;2022年9月,蜂巢能源在德国勃兰登堡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建设面向欧洲市场的电芯工厂。这是当时蜂巢能源第二家海外工厂,也是首个电芯工厂。目前来看,这两个工厂都因各种原因搁置了。

吸引蜂巢能源到欧洲建厂的“诱饵”就是订单的诱惑。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蜂巢能源正在与几家欧洲汽车制造商就电池供应协议进行谈判。蜂巢能源德国现有的两个工厂,目标是2030年底前在欧洲的产能至少达50吉瓦时。这足以为多达10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力。

在此之前,蜂巢能源已经获得了宝马年初对外招标的160GWh订单中约90GWh的订单。

但是订单的诱惑,却无法抵挡现实建厂的层层困境。

以蜂巢能源计划在萨尔州投建其欧洲电池模组和PACK工厂项目为例。该工厂总投资为20亿欧元,规划产能为24GWh。项目原计划于2023年底完成并投入运营,但4年已过,由于规划许可的延迟和针对建设项目的诉讼,该项目的进展依然屡屡受阻。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阻挠蜂巢项目建设的原因包括消防、交通规划、噪音以及环保问题等,在其他的报道中,甚至动物保护法也成为了该项目无法推进的原因之一。

此外,蜂巢能源在德国萨尔州目前拟定的厂址位于三级水域保护区内,因此污染物排放细节将成为被讨论和审议的重要环节。

同时,越来越严格的贸易政策也磨灭了蜂巢能源建厂的热情。

据蜂巢能源披露的信息,勃兰登堡州劳赫哈默工厂建设暂停是由于其面临国际惩罚性关税的威胁,以及长期且不均的补贴分配造成的市场扭曲。德国汽车市场的波动以及向电动化转型的不顺也是停止工厂计划的原因之一。

去年3月,欧盟理事会批准一项法规,决定从2035年起禁售新内燃机汽车。但德国表示反对,围绕“内燃机禁令”的讨论由此展开。内燃机车以内燃机作为原动力,主要以柴油、汽油等作为燃料。之后德国和欧盟达成协议,使用碳中性燃料的新内燃机车有望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

近期,欧洲又增加了对动力电池的要求。4月29日欧盟公布的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草案,这份草案是2023年8月正式生效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或称《新电池法》)下一份关于碳足迹计算的操作细则。这些政策上的变化都对蜂巢能源的德国工厂影响至深。

至于客户流失,尽管蜂巢能源辟谣不是宝马,但确实失去了一个重要客户,这是蜂巢能源欧洲区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的。多重因素之下,德国工厂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东南亚市场更适合

尽管欧洲生产基地布局遇阻,但蜂巢能源在东南亚地区的建厂计划仍在正常推进。相比欧美的贸易打压,东南亚的贸易政策更加包容。

2023年,蜂巢能源在东南亚的布局取得了重大进展。7月,公司在泰国建立了首家模组PACK工厂,此举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长城汽车、合众汽车等主要客户。到了10月,蜂巢能源在常州金坛总部与国际能源公司Banpu NEXT的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覆盖了车载动力电池、2-3轮车电池、储能和回收等多个新能源领域,标志着双方在东南亚新能源市场的深入合作及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2024年2月,蜂巢能源泰国工厂正式运营,开始为长城汽车、合众汽车等生产LCTP电池包。2月27日,蜂巢能源与国际能源巨头万浦集团(Banpu)的子公司Banpu NEXT再次深化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基于之前建立的深度互信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基础,双方将在锂电池组装、储能系统组装、电芯生产及相关业务互为亚太区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深入合作,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共同合作建立储能系统组装线(“ESS项目”),开发和研究泰国储能系统组装厂,致力于产线升级,将EV Pack升级为ESS Pack产线。

同时,双方还将启动电芯本地化生产的可行性研究,以此满足泰国的政策要求,为在2026年起在泰国实现本地化电池生产做准备。双方订单合作区域也将从泰国扩大到东盟、日本、澳洲和北美地区,为蜂巢能源在全球新能源领域中的持续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蜂巢能源泰国工厂仅以5个月的“蜂速”在泰国实现了电池本地化供应,这是公司历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

内忧外患

实际上,不仅海外扩张不利,在国内蜂巢能源的发展也引发关注。

2023年12月22日,根据上交所披露,彼时科创板在审最大IPO项目蜂巢能源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此事曾在业内引起了大量的讨论。

当时,业内人士分析,蜂巢能源上市中止是因为遭遇了三大“拦路虎”。首先,蜂巢能源虽然表面上满足科创板上市的条件,但其持续盈利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财报显示,该公司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从2019年的-3.26亿元一路扩大至-22.56亿元,4年累计亏损高达44.365亿元,并预计2025年才能实现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蜂巢能源无法摆脱“关联方依赖症”。虽然蜂巢能源脱胎于长城汽车,但拆分以后该公司仍过度依赖与长城汽车的大量关联交易,无法证明其经营独立性。此外,该公司募集资金用途合理性也受到了质疑。

在2018年开始独立运营的蜂巢能源,至今还处于一个亏本活着的状态。数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分别实现营收9.29亿元、17.36亿元、44.74亿元和37.38亿元,但是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3.26亿元、-7.01亿元、-11.54亿元和-8.97亿元。

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今年前4个月,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02 GWh,排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第六位。但在行业产能过剩、价格内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两家一线企业,二、三线企业的日子实际上过得并不滋润,甚至是困难重重。

于是蜂巢能源今年不得不刀刃向内,加大实施末位和绩差人员淘汰制度,引起了一波内部动荡。

有蜂巢能源的员工透露,公司2023年年底就开始裁员了,对于被裁的员工,公司按照N+1的方案进行补偿,很多被裁员工对此表示很满意。然而,蜂巢能源年后的裁员令人难以接受。有该公司技术岗员工爆料,称公司将其安排至其他岗位(生产线),并严格要求员工考勤,一些技术岗员工不得不主动离职。换句话说,为了降低裁员成本,该公司疑似通过调岗变相逼迫员工离职。

对于此次开启的大裁员,蜂巢能源CEO杨红新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回应,称蜂巢能源为了适应当前行业形势、产能过剩和激烈竞争,从2024年年初,就开始了一系列深度变革,这些变革措施包括优化上游业务、收缩产业布局、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调整等,并表示这些措施旨在激发组织的活力,提高竞争力。

母公司的输血总有尽头,蜂巢能源的连续亏损,盈利无望,换哪个公司都扛不住。尤其今年电池产能越来越过剩的市场环境,对于动力电池装车量规模不大的蜂巢能源来说,不仅要面对国内复杂的竞争环境,还要面对欧洲建厂遇阻导致的沉没成本增加,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原文标题 : 德国工厂暂停 蜂巢能源再陷迷途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